用“如日中天”來形容***天的三星集團,恐怕并不為過。
根據財報,三星的電視業務已經連續5年保持全球市場份額第一;從2012年第一季***開始,三星終于把14年來的全球手機老大諾基亞拉下馬,坐上了全球手機銷量冠軍的寶座。
盡管全球經濟衰退的趨勢非常明顯,不少曾經的行業巨頭也紛紛陷入巨虧的境地,但三星在***年第一季***仍然實現了凈利潤增長98%的驚人業績,根據三星公布的第二季***業績預期,凈利潤又將超過預期實現79%的增長。
在上周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2012年財富500強名單中,科技公司以三星居首,憑借1489億美元的營收,三星位居全榜單第20位,較去年上升2位,再一次的,三星鞏固了作為全球第一大科技公司的地位。
韓國有句俗話:一個韓國人一生離不開三件事,即死亡、稅收和三星。一位路透社記者曾形容三星董事長李健熙說:只要他咳嗽,韓國就會感冒。還有人把他稱為韓國的“經濟總統”,他的理想是要把韓國建成類似瑞典、芬蘭的“強小國”,美國《新聞周刊》則稱李健熙是韓國的“幕后帝王”。
不過,一貫以“居安思危”著稱的李健熙,卻在繁榮背后敏銳地嗅到了冬天的“殺氣”,“三星正處于危機,且比預期嚴重。”李健熙說。為此,三星近日向旗下所有分支發通知:全體員工早上六點半上班,董事長自己則六點上班。
這并不是李健熙第一次在三星內部警告員工要提早預防可能到來的危機。2010年,三星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IT巨頭,李健熙隨后開始倡導“謙虛文化”,因為樹大招風,他認為公司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危機,總在你自認老大時降臨。”李健熙說。
冬天在哪里?
***年5月,已經70歲的李健熙再次踏上了長達四周的歐洲旅程,“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尤其是歐洲問題眾多,我希望親身去目睹并體驗歐洲的情況。”債務危機最為嚴重的西班牙,是他的首個目的地。
對于三星這樣的電子企業來說,歐洲是重中之重,歐洲是高端電子產品的主要市場,就三星而言,歐洲市場在其收入中大概占30%的比重,特別是電視和手機銷量及占有率都一直保持領先,美國市場的收入占比和市場狀況與之類似。
“我考察了意大利和法國等三四個最困難的國家,(歐洲經濟)情況比想象的要差。”李健熙在結束對歐洲和日本的考察后表示。
他對近鄰日本經濟的惡化也憂心忡忡:“日本正在遭遇經濟低迷,而且***后會困難不斷,也非常令人擔憂。我回國前特地路過日本見了一些人,了解了一下日本的經濟現狀。日本也不同于以前了,正處于嚴峻的困境之中,非常擔心以后也難以脫困。”而索尼和松下等日本IT企業集體陷進虧損泥沼,也恰好反映出這一困境。
“三星是一家典型的全球化公司,去年的銷售額超1400億美元,其中80%以上來自海外市場,國際大環境的變動,將讓三星深受影響。”家電觀察家劉步塵對記者說。也正是李健熙的這趟國際考察之旅,加速了三星實行“危機經營”的步伐。
三星交流組長李仁龍稱, 匯率、油價等敏感指標的波動意味著危機馬上要來臨。 盡管三星推出的Galaxy智能手機新品在市場上一***緊俏,但歐債危機的持續影響,致使其他業務問題不斷,產品價格與消費需求的不斷走低、歐元匯率的波動較大等因素都對三星造成了諸多負面影響。三星將可能下調歐洲市場電視、家電與智能手機的銷售預估值。
除了外部環境的影響,對三星而言,更急迫的危機來自于自身,手機業務的巨大成功助推三星成為第一大科技公司,但同時也埋下了利潤點太集中、業務發展嚴重不平衡的隱患。
三星電子2012年第一季***財報顯示,包括手機業務在內的電信部門利潤達4.27萬億韓元,同比增長近兩倍,占據了公司運營利潤的73%,而從前的主要利潤來源家電、面板、半導體的利潤占比已經不足30%。
手機行業向來瞬息萬變,即使諾基亞和黑莓(微博)的“衰落”也都是在“一夜之間”,不敢想象的是,一旦手機業務進入下行通道,三星將如何保證屹立不倒?
三星 Next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三星幾乎每進入一個新領域都比競爭對手晚:家電業務比松下晚了51年,半導體業務比英特爾遲了10年,手機為主的通信業務上比諾基亞足足晚了122年,但三星卻總能后來者居上。
背后的原因很多,比如,三星的成功首先在于掌控關鍵零配件上游,以iPhone為例,材料成本約184美元,三星拿到約80美元的供應成為蘋果最重要的上游公司,相比之下,整個***配件業僅拿到35美元。
再比如,三星是最出色的追隨者。三星從不“吝嗇”學習和模仿,盡管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存在專利糾紛,但它能做到“復制后,再把你宰掉”;此外,其激進的體育營銷也讓三星品牌漸漸步入國際視野。
經濟學者郎咸平(微博)研究認為,三星在研發技術中突圍的重要一步在于 “反向工程”,即通過支付專利金引入技術,然后以模仿的方式學習他人的技術,再改造成適合三星使用的研發方向。
例如,在最初缺乏半導體核心技術時,三星以支付專利金的代價引進美國美光科技公司的半導體技術,其后經過不斷的技術鉆研,三星半導體產品從推出64KB動態內存技術(落后4年)到64MB動態內存技術(與美、日同步)再到256MB動態內存技術(世界領先),前后只用了6年的時間,成為世界第一。
三星有個著名的“生魚片理論”,意思是新產品就像生魚片一樣,要趁著新鮮趕快賣出去,不然等到它變成“干魚片”,就難以脫手了。而電子產品的開發與推銷也是同樣的道理,要在市場競爭展開之前把最先進的產品推向市場,放到零售架上。這樣,就能賺取由額外的時間差帶來的高價格。但你只要遲到2個月,就毫無競爭優勢可言。
在未來的競爭中,這些原有優勢能否繼續保持三星的勢如破竹?
厚德勝言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裁況杰對《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記者表示,目前三星的產品線太長了,其中有些產品是利潤高的、前景好的,有些則不然,三星應繼續做加減法,將一些非核心競爭力的不賺錢業務進行瘦身,并扶持更多的拳頭產品。
6月7日,三星集團發布聲明,宣布任命副董事長、零部件業務部門主管權五鉉為新任CEO,接替前任CEO崔志成。三星同時宣布投資1.9億美元升級其芯片制造產業。
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對記者表示,換帥只是三星全球戰略調整的一部分,并將引發其內部產業結構和運營結構的變化。“5~8年后,消費習慣可能從原來的‘拼湊式’轉向‘方案式’消費,三星也將從面向消費者的電子消費公司更多轉向后臺架構公司。”羅清啟說。
干掉“諾基亞”,下一個目標是蘋果
搶占間隙市場,抱團運營商,在市場覆蓋和高端領域同時“稱霸”
在諾基亞隕落之后,三星已成為最大贏家。
截至***年一季***,三星手機出貨量達9350萬部,同比增長36%,取代了諾基亞長達14年之久的全球手機霸主地位。
此外,在智能機市場,三星已超越蘋果,在***年一季***以4450萬部的出貨量居首,而后者同期為3510萬部。據IDC報告,三星與蘋果共占全球智能機利潤總額的99%。
韓國券商大宇證券給出預計,***年三星的智能手機銷量將達2.2億部,該數據較2011年增長超過2倍。
三星手機業務的興起與“逃稅門”后復出的李健熙不無關系。
是時,三星整體業務的營收與利潤表現不錯,但在智能機市場,三星已落后HTC等其他手機廠商一年,李健熙以較強的危機意識,毅然決然將三星帶向智能機領域。
經過不到五年的發展,包括三星手機業務在內的電信部門利潤已占據整個集團的近70%,曾經的營收支柱彩電以及空調等領域的利潤占比目前已不到30%。
分析指出,三星手機成績的背后是,搶占間隙市場、優化供應鏈整合、抱團運營商等戰略的展開。
搶占間隙市場
“三星能夠快速切入智能機市場,其產品發布策略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一名三星員工談到,三星智能機的起步從高端機開始,借助供應鏈優勢,生產快速換代,占取了智能手機的價值鏈高地,但最重要的是,三星善于避開與蘋果的正面沖突,在蘋果產品發布間隙做文章。
據了解,iPhone 4S與iPhone 4的發布跨***為16個月。而在16個月內,三星于2010年6月推出Galaxy S,又于2011年4月推出Galaxy S2,充分填補了市場空隙。
有業內人士稱,16個月內推出兩款系列產品的能力實為罕見。有消息稱,為了縮短從開發到發售的周期,Galaxy S2在產品定制的最后一刻還在就某項規格進行修改。
艾媒CEO張毅也認為,蘋果iPhone較長的發布間隙,給三星留下了空白機會,而三星在整合供應鏈、執行力上的較大優勢,也能夠很好地貫徹這項戰略。
在搶占發布時間的策略之外,是三星與蘋果差異化的產品定位。
在iPhone 4推出后,三星開始啟動“大屏戰略”,Galaxy S2、Nexus、Galaxy Note依次為4.3英寸、4.65英寸、4.8英寸、5.3英寸屏,與iPhone 4的3.5英寸屏走不一樣的產品路線。這種“大屏戰略”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6個月內,三星Galaxy系列出貨量超過1000萬部。
張毅認為,三星的“大屏戰略”為三星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后發優勢奠定了基礎,用戶對大屏手機的依賴已漸漸形成,不愿再去使用小屏手機,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用戶沉淀為三星品牌的用戶。
可以看到的是,蘋果已受到了三星“大屏”的影響。市場傳言稱,新一代的iPhone將把屏幕從3.5英寸擴大到4英寸以上。
在手機產品上,三星求“快”的企業文化表露無遺,無論是當初的Android還是前不久微軟正式發布的Windows Phone,三星都是第一批合作的廠家,這對于三星搶占市場的時間差非常重要。
畢竟,相對于不做Windows Phone的摩托羅拉以及不做Android的諾基亞,三星準確抓住了競爭對手留下的市場空白。
本地化供應鏈布局
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三星也十分重視中國市場。目前,三星中國高管團隊中,中國人達70%,而兩年前該比例僅為20%。去年剛上任的三星電子大中華區總裁金永夏已多次深入中國三、四線城市進行考察。
彭博數據顯示,2011年第四季***,三星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為24.3%,位居首位,而蘋果只占7.5%。
此外,目前中國市場占三星總營收的9%,銷售規模達96億美元。金永夏表示,2020年,中國市場收入占比有望達20%。
2010年,三星針對手機市場的變化,在中國開始推行全面直銷,改變以往全面依賴愛施德、中郵普泰等國包商的營銷渠道。
在這樣的本地化策略下,首先是營銷渠道的優化。一是,減少在蘇寧、國美的分銷比例,加大零售店的開店力***;二是,挖掘中國四、五級城市的市場潛力。
韓國投資公司HMC認為,三星已在中國建立起了強大的零售網絡,而蘋果則處于糾結狀態。
對供應鏈的控制是三星能夠勝出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據了解,目前三星掌握有近四成智能手機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及定價權,結合品牌和渠道,三星有望在全球各個市場做出快速反應。
一位競爭對手廠商高管曾毫不忌諱地在微博上怒斥三星為了影響自己一款與三星有競爭關系的產品上市時間,“故意”制造了缺貨的借口,最后導致這個廠家在市場上非常被動。
另一個競爭對手的產品經理則介紹說,他們在采購三星屏幕的時候,一般要測算產品銷量達到一定數量級才會決定采購,因為可以降低采購成本,但一旦測算失誤就會虧損嚴重。
這樣的情況對三星自己而言并不存在。英特爾中國董事總經理黃節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在李健熙復出以前,三星內部還存在哪條業務線做得好,哪條業務線的負責人做集團一把手,這使得三星旗下部門只看報價,較少地顧及到業務間的協同,而李健熙復出后,三星集團已表示不允許出現集團各業務線“內斗”的現象。
即使只有不多的銷量,三星也可以第一時間就推出產品,不用過多擔心包括屏幕、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的采購問題和成本問題。從高端到低端的全面覆蓋,加上少數高利潤的明星產品保證了三星的成功。
除上述外,三星與電信運營商的深入密切合作也為快速切入本地化市場奠定了基礎,而這也是與蘋果較大的不同。
三星電子通信研究院院長王彤表示,三星與中國移動(微博)、中國聯通(微博)和中國電信(微博)都有較好的合作,而這三家電信運營商的用戶總量為9.84億,其中,中國移動就有6.55億的用戶資源。而三星在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蘋果,還尚未與中國移動取得合作。
長久以來,三星在CDMA市場都獨占鰲頭,不管是銷量還是市場份額都穩居第一。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等手機廠商長期對CDMA“不感冒”讓三星再次“占了便宜”,記者獲悉,三星僅憑最早與中國聯通合作的一款雙模雙待CDMA手機W579就實現了近10億元利潤,而這種高端明星機模式歷年以來都在堅持,合作對象也擴大到三大運營商。
不過,三星過***依賴手機業務的狀況已經引起了董事長李健熙的注意,而且在全球競爭的格局中,三星與谷歌以及蘋果的各種知識產權糾紛也在日益增多,正如大家擔憂蘋果究竟還會紅多久一樣,同樣的擔憂也適用于三星。
三星“打法”:先模仿對手,再吃掉對手
***地區電子業者將三星視為“***公敵”,事實上,它幾乎是全球電子業者的敵人。
這家韓國電子業巨頭十年之間奪取了日本企業在這一領域中縱橫30年的榮光,更是建立起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垂直整合帝國。
韓國政府的大力支持、日元升值韓元貶值等均被認為是三星反超日系電子企業的重要因素。
不過,更為關鍵的仍是它的空前規模的高效率垂直整合帶來的模式紅利。
三星原本也是日本業界的好學生。從上世紀60年代起,它模仿著日本企業們開始搭建“整機+關鍵零組件”的垂直整合模式。
不同的是,它最終做得更為徹底、更具效率。
日本電子業界品牌林立,索尼、松下、東芝、日立、NEC、三洋等分屬不同的綜合商社,各商社間又派生出血緣復雜的金融關系。在日本國外,他們往往抱團,但在日本國內市場中競爭又極為激烈。
這使得日本的垂直整合模式并不徹底,一方面品牌諸多,另一方面多數品牌的垂直整合也并非真正全面鋪開,而是各自有選擇地布局,如夏普布局面板制造,索尼、東芝等布局半導體等。
況且,這些努力中不少因決策失誤而最后陷入失敗。如日本各企業投資的DRAM芯片業務多次重組,卻仍陷于困境。又如液晶工業中最負盛名的先行者夏普,在追逐“高世代領先”策略中對龜山等工廠的投資達到1萬億日元,但開工率一直沒能超過50%。
東京CPI會社力研究所主席長谷川和廣說:“它們(日本電子企業)過多地、錯誤地投入資金,增加產能。這些產能變成了它們的負擔,導致了巨額虧損。”
而三星居然真正擁有了完全獨立的垂直整合王國,眾多關鍵零組件,從液晶面板,到CPU流片,再到存儲芯片,它都能自給自足。
“這使得三星的垂直整合更有規模效應和效率。”isupply(全球電子行業調研機構)半導體分析師顧文軍說。值得注意的是,三星超過一眾日企,是在本世代主體技術體系趨向成熟,日企也失去了上世代產品源頭性創新能力之后,規模與效率成為了東亞電子企業間競爭的主流因素。
同時,三星的這一模式真正顯示巨大威力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三星自有品牌終端產品在全球范圍內打開局面之后,同步成長的品牌與自有供應鏈相互協同保證了這一模式的功效。
“強勢終端品牌對三星整體優勢有著顯著的放大作用。”一位***電子業者說。
***地區電子業者對此懷有深沉的痛。他們最早提出了“微笑曲線”理論:在設計與品牌之間,代工制造獲得的利潤最低。與日本、韓國相似,***地區內需市場狹小,但不同的是PC代工起家的他們相較前兩者缺乏自有品牌的優勢。
他們也曾做過不少努力,但最終都陷于失敗。宏碁(微博)與明基分家、華碩也將其代工品牌和碩聯合剝離,至***他們都沒有走出一個宿命:代工與品牌不能兼得,所有相關嘗試無一獲得成功——他們由代工起家,后續再想做品牌則難消代工合作伙伴的猜忌。
而借助垂直整合模式及不斷增強的規模,三星甚至可以將日本、***地區電子業者作為三星的“水庫”:當供應鏈產能緊縮,三星放單吸量,狙擊其他終端品牌對手;而當行業產能過剩時,三星則“開閘泄洪”,只收自家訂單,將其他關鍵零組件業者拋于水深火熱中。
這樣的把戲,三星輕車熟路地玩過很多次。2008年,因經濟危機肆虐,面板工業出貨急縮,三星電視業務則更多采購自家出產的面板,拋棄了***的面板業者,任由其自行掙扎;當2009年時,三星又突然向***面板業拋出大筆訂單吸貨,使得我國大陸整機廠商陷于面板缺貨窘境。
三星在DRAM存儲芯片領域還曾不惜自身虧損,巨額砸盤打壓價格將競爭對手逼上絕路,2009年初原世界第二大DRAM廠商奇夢達破產即與此有關。
更為可怕的是,三星這樣的怪獸同樣極善于學習,腳步迅捷。去年它已超過中芯國際,躋身全球前五大芯片Foundry(代工廠)之列。
“他們的學習、進步能力非常強,憑借龐大布局,接觸各類外部合作者,在與外部業者合作時也經常偷師,當然這與它連續多年每年幾十億、上百億美元的巨額投資有關。”顧文軍說。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描述得更直接:“三星擅長模仿別人,再把對方宰掉。”
后來者居上,三星緊跟移動潮流
當三星已經清晰地出現在雷達屏幕上時,它的競爭對手似乎才有所覺悟。
繼在兩年前為全球最暢銷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供應芯片后,三星再次拿下蘋果所設計的A4處理器芯片,且正合作延伸開發A5、A6下一代芯片,就連***半導體教父的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都不得不一改輕視對手的態***,而用“700磅大猩猩”來形容三星的實力。
“在存儲芯片領域,三星在***年第一季***占據了全球的40.8%的份額,而在閃存領域是37.4%,都是絕對的規模,銷售額利潤第一。此外,三星在代工領域,去年攀升至第四名。”iSuppli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對《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表示,三星通過對存儲芯片和面板以及晶圓代工廠和邏輯芯片的努力,已經逐漸掌控了整個電子產業鏈。
業內人士指出,在上游產業鏈上極具優勢的三星不僅僅是“***的公敵”,并且逐漸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的“公敵”。
從零到一
盡管英特爾仍是半導體這一行業的領先者,但三星的崛起已經開始讓整個亞洲芯片代工業有了新的變化。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全球獲利前14晶圓代工企業排名第一的仍為臺積電,獲利14600百萬美元(相當于929億人民幣),三星半導體以1975百萬美元(相當于125億人民幣)位居第四位。另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數據,三星在全球記憶芯片市場、存儲芯片市場和閃存領域市場的份額均為全球第一。
“與歐美大型半導體公司通過制定標準的模式來掌握市場不同,三星的成功是通過大規模精密制造形成絕對性價比優勢,從而迅速搶占市場,然后不斷推出新產品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科通芯城Cogobuy執行副總裁朱繼志認為,三星的模式,提供了半導體行業如何突圍傳統巨頭的成功典范。
“事實上,三星是一家后進入的高科技公司,但采取了最正確的競爭戰略。”顧文軍對記者表示,起初三星做的只是周邊標準產品比如存儲器芯片,屬于規模主導,拼的是金錢和持續投資。但依靠著強大的供應鏈管理和整合能力,三星逐漸在這些領域甩開了奇夢達和爾必達等競爭對手。“三星通過并購購買IP等多種方式來進入新的領域,尤其是在產業低潮的時候更是加大投資從零做起。”
做出的努力逐漸在這幾年得到回報。
由于三星從“頭”到“腳”都是自己建立的模式,從一定程***上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為贏得客戶打下良好的基礎。以手機領域為例,三星不僅僅自己制造手機,還會設計制造手機芯片、內存、閃存、屏幕甚至手機外殼,尤其是CPU、屏幕和閃存這樣的核心技術都有自己的設計生產技術,但價格上卻比國內廠商還便宜。
“在這方面國內廠商并不具有任何成本優勢,體量和三星相比就像是七八個人的游擊隊和一個整編制的軍隊的差距。”顧文軍表示,在芯片這個高科技領域,國內的人力成本優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一些國內廠商所謂的低成本策略只是犧牲了供應鏈利益和自身公司毛利之后“擠”出來的低價,并沒有持續的競爭能力。
對于價格的把控,朱繼志向記者舉例,以所有電子產品都需要使用的MLCC電容器為例,雖然是傳統成熟的技術和市場,但在短短五年的時間,三星就建成了年產量7000億件的規模,成為全球產能第一,而價格比同類產品低20%左右,對傳統電容巨頭Murata、TDK等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徹底改變了行業格局。
變革的能力
市場沒有永遠的贏家,三星董事長李健熙深知消費電子市場競爭的殘酷,就像過去借力數碼相機的興起,抓住電視由真空管向平板轉型的機會一樣,這一次,他希望三星也能把握住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快速增長機遇——從計算機芯片的制造轉向iPhone和iPad等移動設備的芯片制造。
從去年以來的招聘動向顯示出三星有意進軍服務器芯片生產領域。去年三星的招募對象包括Jim Mergard和Brad Burgess。前者在超威半導體AMD有16年的工作經驗,后者則是超威半導體一款低功耗處理器Bobcat的主要設計師。
業內人士指出,三星在補充同一領域的技術人才,他們很可能加快進入服務器領域的步伐。這意味著,三星將與超威半導體的客戶展開競爭,包括高通公司、德州儀器、英偉達、飛思卡爾半導體、美滿電子科技公司。同時,也將加劇三星同英特爾的競爭。英特爾在半導體方面的營收一直領先,三星則多年來屈居第二。
此外,三星正在改造部分存儲芯片生產線,轉而生產邏輯芯片,并將投資近20億美元,在韓國新建邏輯芯片工廠。而目前,三星位于美國奧斯汀、斥資36億美元的邏輯芯片新廠產能已達每月4萬片晶圓。
事實上,三星對邏輯芯片的布局并不是剛剛開始,顧文軍透露,過去在很多領域,三星一直采取“中低端采用外部芯片,高端芯片自己做”的策略,而在和外部芯片供應商合作的基礎上不斷向外部供應商學習,在具備了多核技術產品和IP后才選擇這個時候進入邏輯芯片的生產和制造。
對于進入競爭激烈的邏輯芯片業務,顧文軍認為三星有三點優勢,首先三星本身就是一個芯片的巨大用戶,競爭對手TI、高通和英特爾只是芯片供應商,對于產品理解三星有自己的主見。其次,在芯片3D時代,三星有存儲器代工等優勢可以把存儲芯片和邏輯芯片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而競爭對手的芯片較為單一。另外,三星擁有代工廠,產能和供貨周期可以得到保證,但競爭對手中除了英特爾,其他大部分只能把芯片交給專業晶圓代工廠來生產,對代工廠的依賴性過強。
但三星也有著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邏輯芯片變化更快,產品的生命周期更短,不像是存儲芯片可以通過持續投資擴大規模,對產品定義和軟件IP的整合等要求更高,這一點上,老牌的芯片公司更有優勢。三星需要的可能是多家公司甚至是產業鏈上的合作。”顧文軍對記者表示,邏輯芯片需要晶圓代工廠的專業支持,僅僅憑借三星自身的代工技術還是不夠,歸根結底三星需要打造的是生態系統和合作。
業內人士指出,從去年的業績看,三星內存芯片營收同比下降10%,大約為230億美元,而邏輯芯片銷售同比增長70%,達100億美元。“三星接下來的布局將會擴大晶圓代工廠上的投資, 并爭取將自己的存儲芯片和邏輯芯片通過3D技術在代工環節就生產在一起。”顧文軍表示,此外,三星未來很有可能會在封裝和模擬芯片領域加大發展力***。
全球“五連冠”,失意中國
盡管已經連續5年坐上全球電視大佬的位子,但在中國這個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上,三星(微博)卻并不得意。
作為全球彩電之王,三星如何在歐美市場超越日本企業?為何到了中國就水土不服呢?曾在北美市場立下功勞的三星電子中國新掌門樸載淳,能否將歐美的成功經驗復制到中國市場?
1993年的三星已經在亞洲地區小有名氣,時任三星董事長李健熙在美國卻發現三星處境尷尬——三星產品只被放在不起眼的角落,落滿灰塵無人問津;而價格更高的索尼、東芝的產品位置擺得顯眼,購買者卻趨之若鶩。
這刺激了李健熙。三星產品的零件比別人多,成本比別人高,價格卻便宜20%,但仍然打動不了消費者。仔細研究和討論后,李健熙認為,三星要直面與強者的較量,大力發展核心技術,提高公司的產品研發能力。
為了改變三星“低檔貨”的壞印象,三星將其產品從折扣連鎖店全線撤出,搬進像Best Buy、Sears、Circuit City這類高檔專賣店,同時開始在國際舞臺上發力奧運營銷。
真正實現對索尼、松下和夏普的超越,三星的供應鏈管理系統(SCM)功不可沒。通過該系統,三星公司的業務主管每周一可以從70個人組成的指揮中心,向遍布全球11個國家的20家電視和監視器生產廠家發布生產和供貨指令。
垂直整合的功勞也不小。把控從產業鏈上游面板、半導體到下游終端生產、銷售,這不僅讓三星擁有穩定的零件供應,也更好地降低成本。據報道,當北美消費者得知索尼電視使用的也是三星面板,價格卻要更高時,用戶漸漸把票投給了三星。
而此時索尼、松下的錯失良機也造就了三星彎道超車的機會。迷戀過去成功的特麗瓏電視讓索尼在液晶面板領域踏空,堅持等離子電視讓松下在平板電視時代快速下滑,反倒是三星把握住了面板的行業機會。
第三方數據顯示,三星電子自2006年三季***首次成為液晶電視全球占有率第一之后,已經連續5年保持全球市場份額第一。 但是,三星電視在國際市場上的強勢地位,并沒有延續到中國。
中怡康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4月,三星電視在中國一級市場的零售額下滑了29.59%,二級市場下滑26.34%,三級市場下滑22.84%,四級市場下滑幅***最大,高達36.17%。
***年6月,曾負責韓國業務的三星電子副總經理樸載淳來到中國,接替三星電子前大中華區總裁金榮夏。他曾于2006年至2009年期間擔任三星電子北美公司負責營銷的常務理事等職位,帶領三星電子在北美電視市場逆轉索尼等日系品牌,奪下美國市場的頭把交椅。
一位接近三星的人士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表示,三星***年在國內平板電視市場的出貨目標定在同比增30%以上,在低迷的家電市場,樸載淳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難***不小。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認為,除了在中國三四級市場有劣勢之外,本土廠商的低價競爭同樣令三星頭疼。
奧維咨詢平板顯示研究副總經理李秋緯猜測,換帥之后的三星中國或將會對現有的一些三四級試點項目進行調整,并對家電的產品及營銷策略嘗試一些改變。
不過要想在中國市場達到與全球份額相匹配的地位并不簡單。如***,電視廠商都面臨從傳統電視向智能電視轉型的變局,憑借與手機的協同作用,三星似乎具有某些比較優勢,這能成為三星在中國市場翻身的戰役嗎?
打通中國產業鏈,三星能否扭虧
作為全球兩大液晶面板供應商之一,三星在面板業的地位自不待言。
據調查公司Display Search的數據,2011年三星液晶電視面板出貨率在全球名列第二位,市場份額為23.8%,比2010年22.6%提高1.2個百分點,份額僅次于韓國同行LG Display(LGD)。該數字近年仍在不斷攀升,2012年預計將進一步達到5800萬片。
更讓人羨慕的是,在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的競技場上,三星已先拔頭籌。目前,三星提供的OLED面板已超過全球份額的95%。三星還將OLED應用于自己的Galaxy智能手機中,并取得成功。
***年三星宣布,在5.5代OLED生產線量產后,將上馬OLED八代線。如果兩年內投產,意味著OLED將可應用于大尺寸平板電視等領域,與液晶展開正面競爭。
三星并不是天生的霸主。15年前,日本企業才是全球液晶面板業的領導者,韓國企業和***企業都是“小弟”。群智咨詢的研究總監李亞琴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三星和LG在之后的幾個關鍵時期著力追趕,實現了彎道超車。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2001~2002年全球面板業蕭條,日本企業停止了對大尺寸面板生產線的投入,但韓國和***企業跟進了。之后2005年的產業低迷以及2008年至***的金融危機,讓日本企業更加謹慎,***“五虎”變成“兩虎”(友達和奇美),三星和LGD繼續逆勢擴張,終成新霸主。
全產業鏈策略是三星做大面板業務的有力支撐。從上游看,康寧參股了三星電子,向后者提供玻璃基板;三星自己有機械裝備公司、化學材料公司、LED(發光二極管)公司,面板的設備、材料、背光均可內部解決。從下游看,三星有手機、電視、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等龐大的產業群,自主品牌的“出海口”巨大。
雖然滿手都是好牌,三星面板不是沒有煩惱。由于全球產能過剩、價格下滑,面板業連續七個季***出現行業虧損,三星也不能幸免。2011財年,與索尼的合資公司S-LCD出現大幅虧損,為減輕虧損包袱,索尼已從S-LCD中撤資。
不過另外一家生產中小尺寸面板和OLED面板的控股公司SMD,卻得益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興起,業績快速提升。2011財年,SMD的收入比上年增長近50%,凈利潤增長超過100%。
***年4月起,三星電子將顯示器業務分拆出來,將S-LCD更名為“三星顯示器公司”(Samsung Display),同時推進新公司與SMD的合并。奧維咨詢平板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李秋緯認為,將液晶面板業務與品牌整機業務分離,三星面板公司欲從“體外”接收更多訂單。
不過,中國市場是三星面板的另一個挑戰。三星在中國面板市場中的份額僅在第三、四位,與其全球地位不相稱。
李秋緯說,目前在大陸液晶電視面板市場的份額,“臺企勝韓企”。奇美約30%;友達約17%~18%;三星、LG***年有所下降,分別約15%~16%;大陸企業京東方、華星等合起來約10%。
***年4月,三星蘇州項目延期一年多后重新動工,并將7.5代線提升為8.5代線;5月16日,三星蘇州8.5代線動工,這是三星面板改變在華地位的重要一步棋。新公司由三星電子控股60%,蘇州工業園區、TCL(微博)持有余下40%股份。
李亞琴認為,三星的面板業務之前仗著有全球品牌,對中國客戶的重視程***不如***企業。而三星原來在中國已設有液晶模組工廠,在蘇州開設液晶面板廠后,將可打通產業鏈,提高在中國面板市場的服務能力和競爭力。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