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未來汽車行業的必然發展趨勢,新能源汽車的高速度增長帶動了相關的產業的興起。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產業,必然大受關注。據悉,曾欣欣向榮的動力電池市場已經遭遇利潤滑鐵盧,后補貼時代車企腹背受敵。
曾經欣欣向榮的動力電池市場,在2017年卻面臨補貼政策調整、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雙重壓力,可謂“腹背受敵”。
2017年前三季度,國內幾大動力電池企業的利潤均出現下滑甚至虧損。然而,在此背景下,部分企業依然在馬不停蹄地擴大產能。“鋰電是國家戰略,符合國家強調的綠色發展理念,能源產業結構升級。因此我們看到了鋰電市場有巨大的空間。”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秦興才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如是表示。
?
利潤遭遇“滑鐵盧”
新能源汽車對傳統汽車的替代成為大勢所趨。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這無疑為動力電池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記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11月,中國前20家動力電池企業合計產能102.2Gwh。其中,寧德時代、比亞迪(65.050, -0.63, -0.96%)、沃特瑪位列前三。
然而,前景一片光明的動力電池市場在2017年卻遭遇了“滑鐵盧”。記者統計了解到,截至2017年三季度,比亞迪凈利潤下滑23.82%,國軒高科(22.260, 0.14, 0.63%)凈利潤下滑13.27%,多氟多(20.420, -0.21, -1.02%)凈利潤下滑45.06%,成飛集成(21.640, 0.16,0.74%)凈利潤下滑99.32%。而天津力神在2017年前7個月的凈利潤則虧損1.65億元。
國軒高科董秘辦人士告訴記者:“由于補貼政策調整,2017年磷酸鐵鋰的價格下降了約25%,這直接導致了企業凈利潤下滑。”多氟多在2017年中報中提到,公司凈利潤下滑是受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的影響。
中國電池聯盟秘書長王超對記者表示:“鋰電企業現在是腹背受敵,由于補貼政策調整,車企短時間內是拿不到補貼的,這樣車企就去壓電池廠家的款。同時,鈷、鋰這些原材料的價格一路上漲。”
秦興才表示,由于政策影響,2017年上半年電池廠的產能普遍不足,下半年才趨于正常,但是到了年末又要減產,畢竟2018年的補貼和技術指標都還不清楚,企業也不敢囤貨。
記者了解到,2018年動力電池補貼將進一步退坡。從長遠角度來看,補貼逐步取消將是必然趨勢。補貼政策調整,以及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7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范條件》)對產品性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政策的調整也直接導致了動力電池領域的一次洗牌。對此,上述國軒高科董秘辦人士表示:“目前我們還沒有跟整車市場談2018年的電池價格,如果補貼進一步退坡,預計企業的利潤還會受到影響。”
面對補貼政策的調整,沃特瑪董事長李瑤表示:“我們將在2020年實現不依賴補貼盈利。”